上午半天,开会讨论。下午半天,修改ppt。一天下来,还是感觉挺累的,但也收获满满。
这周的主要工作就是制作答辩的ppt。王明贤、郑晓晴参与了其中的很多过程,尤其明贤这段时间非常辛苦,几乎是跟了全程。总结起来,大致收获如下:
1. 要搞懂观众是谁。这个我反复向大家强调的事情我自己反而忽略了,要不是已经戒酒真该罚酒三杯。这次答辩的大部分评委都应该是有些职务的“专家”,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太可能也不太愿意去看演示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但答辩环节可能会问)。换句话说,这次ppt是给大同行看的,不是给小同行看的。我做的内容还是有些琐碎了,整体感不强。
2. 套路不熟。首先声明,这个“套路”不是贬义。每个人说话都有套路,上一次赵老师已经说过这个问题,对待事情只需要按照套路说就好。我周四给大家开会时还讲了科研的套路。但到了自己做ppt时,还是缺乏对答辩套路的掌握。多亏两位先生点拨,在此记录这个套路吧,大家以后用得到:“针对……问题(研究现状分析),运用……方法(研究方法,此处只说方法名称即可),开展……研究(研究方案,要说到具体解决技术),提升……能力(研究的最终结果)”。这个讨论可以用到各种科研活动中,包括报告、论文等等。以后还要多加总结。
3. 后知后觉。与程老师相比,我们一直处于跟随状态。程老师要做的内容大约是我们的3倍,但总能先于我们完成任务。经过交流才知道,他们是在任务到达之前先预测任务,然后提前进行准备。而我们是等到任务到来之后再启动相关工作。一早一晚的对比我们自然处于下风。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是“预测”,但我们却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没有做到预测,一步慢步步慢,导致我们处处被动。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于内心深处还有一丝想应付的心态,这个是最可怕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要自我批评一下。
4. 整体调动。赵老师一下子调动十余人来做这件事可能还正常,程老师除了带去的研究生后面也有人在做辅助工作。而我们的整体调动能力相比起来逊色太多,下次要考虑做整体安排,比如给明贤送电脑这种事就应该由场外的人来做。
5. 审美能力。好在明贤和晓晴把框图等美化好了,否则以我的审美能力,又要乱七八糟。哪里能有审美培训班?请各位同学提供一下信息。
6. 劳动强度。与赵老师、程老师两个团队随时伺服状态相比,我们的伺服态度还是不错的。但从劳动强度上看,我们这种连续作战能力还有待提升。考虑今后安排几次连续熬夜的工作,锻炼一下大家的连续战斗能力。
除此之外,本周还做了几个琐碎事:
1. 审稿。一篇聚类的稿件二审被我毙了,原因是实验效果太差。初稿时我怀疑他的实验数据是经过筛选的,因此审稿意见中要求利用通用数据进行对比。修改稿中加入了iris、wine等通用数据集的实验结果,但效果显然不好。于是我一激动就给他毙了。毙了之后我在想:如果他为了骗取发表,伪造几个实验数据我是否真的能分辨真假呢?下次他会不会用实验结果造假来换取论文的发表?唉,矛盾。但无奈。
2. 内部审稿。李和合的论文可以投稿了,周四安排了进行投稿的后续事宜。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天,为什么没有下文了呢?李和合看到这个周报后速与我联系。
3. 组会。本周开了本学期第一次组会,讲了方向的调整和组内规则的一些变化。严格苛刻的要求是为了让小组更有持久的生命力,希望大家能理解。
4. FPGA。针对可能的需求做了一下技术方案和人员方案,但可能需求有变,静观其变吧。
今日秋分,气候将由阳转阴,天气渐凉,大家注意身体。顺祝各位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