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问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
Read More

张涛双周报20190720

来北京两周,除了学习之外似乎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每天在各个不同的英语老师之间徘徊,课堂时间不少于七个小时,加上每天用于做作业和背单词的时间,全力投入至少十个小时以上。我们都在说:如果拿出学外语的精神来写论文,恐怕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说点体会吧,与大家分享。 1) 精确性。 开学第一天,阅读老师就强调了阅读的精确性。在随后的课堂中,这个概念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比如:“In the matter of chocolate consumption, Britain is the most self indulgent country among the world's big economies. But that may not last."和"Britain no longer leads the world in its consumption of chocolate." 这两句话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大家可以在留言区写答案,我稍后再给大家分析。 关于精确性的问题很多,但反思我们的研究,也出现了精确性问题。我们更喜欢用文字来描述算法的过程,这个十分不可取。为了精确性和今后的抽象性,大家所有的过程描述一律采用数学公式来写。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所做工作的精确性。 2)投入 开学有一个事先未通知的摸底考试。好在我凭着多年的考试经验(非外语水平)顺利通过了。部分同学受到了约谈。两周下来,发现那些被约谈的同学很多人已经水平大涨。私下聊天得知,这些人为了争口气,每天早上六点到教室上早自习,晚上下课后要在宿舍学习到十二点。这种劲头下想不出成绩还真是挺难的。所以,再次印证了投入才有产出的道理。与之对应的,在北京和一些朋友小聚,发现那些高收入者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以上。每天晚上十点半的地铁上仍然挤满了人。北京的努力程度比秦皇岛高出不只十个数量级。我也决定要好好学习了。估计回学校后,也加加强大家的时间管理。 3)论文 闲暇之余,大家也在交流科研的方法。发现那些牛人共同的建议就是:有了想法做完实验就写论文,别管性能好坏,写好论文后去投稿。在投稿和被毙的过程中吸收审稿人的经验,改进自己。这是最快的成长途径。当然,这里的论文都是英文的。所以,我们也要跳出舒适区,大家今后所有的论文必须都是英文的。除了类似于《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等极少量中文期刊外,不再考虑中文文章。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简单分享以上内容。同时提醒各位,假期间也需要正常些周报,除非你能找到像我这样的借口。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90616

本周内容如下: 1. 语音 联系了两个厂家,大家普遍答复为时间应该能控制啊0.5s以内。为什么我们需要3S? 2. 摇荡 在组会上进行了讨论。 3. FPGA 针对验收文件进行修改。 4. 雷达 现场测试。 5. 帕金森 本周无进展。 6. 索道 做了简单的后期沟通,暂时无新任务。 审稿 为博士生将要投的稿件进行了预审,发现问题多多。反思我们的稿件,问题也类似。作者在写作时只考虑了自己如何表达自己的,却没有考虑读者如何接收信号。这样的结果就是评阅人无法有效获得信息,从而轻松被毙。 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在本周组会已经说过,在此不赘述。 其他 1) 气象站方案。 2) 电力方案。 3) 与东北大学程老师交流。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90608

本周工作内容如下: (本周内容不涉密,不做加密处理了。) 1. 语音 1) 与张亚娟、荣美讨论了实验方法 2) 又找了几个北京公司,看看下周再跑一趟北京,该下结论了。 摇荡 1) 竞赛剧本讨论。 索道 本周暂无进展。 雷达 1) 完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的整体思路是从当年54所的项目中来的,这次制定起来驾轻就熟,收获了边界效应。 2) 简单写了代码,其中有一些错误,已经修正。 3) 孙浩进行了交通流的模拟。 4) 针对防碰撞雷达进行了一些思考。感觉对于被测物和环境的电磁特性还要进一步分析才行。 FPGA 1) 讨论方案修改。 帕金森 本周暂无进展。 本科答辩 本科答辩结束,耗时两天。总体感觉参差不齐,每个组的风格也大相径庭。但在答辩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内容。比如高速公路的仿真、比如逆行的检测等等。带着问题听答辩,还是非常舒服的。 于老师 和于老师讨论了一次方案。 交流 本周借着ACM的活动,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天若老师、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的董冕雄教授、日本滋贺大学的周晓康教授作了一次深入交流。其中,和杨院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杨院士的思路与属性拓扑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用张量方法巧妙的避开了属性拓扑的很多弊端。晚餐时,我们也就GNN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家聊得很开心。同时,也结识了南京邮电大学的朱虎和中南大学的郭克华等很多老师。这个端午假期,过得相当充实。两位日本教授已经发出邀请,大家今后可能会有更广泛的合作。 在此过程中,由于董教授提及了无人机问题,东大的王老师也在考虑无人机电池板的清洁。这个内容恰恰是去年我们讨论过的,所以,和东大的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和一群五湖四海的老师一起聊科技,感觉真好。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