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周报20190929

本周主要内容如下: 1. 学习Machine Learning。 现在感觉课程进度偏慢,内容偏松散,深度不够。建议大家补充其他内容深化学习。如斯坦福大学的公开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7524451/?p=1。 2. 审稿。本周为IEEE Access审稿一篇,结论为reject. 原因在组会时和大家分享过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写论文与读论文没有好的方法,多阅读,多写作,多交流。仅此而已。 3. 调查。发现最近可视化与本体开始有冒头的趋势。另外,我在考虑我们是不是该做一个整体的团队PPT了呢?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90919

本周工作内容较少,主要工作为: 1. 撰写英文简历,同时也是梳理近些年的成果。发现近年来可圈可点的内容相对匮乏,仍需努力。好在经过大约一周的时间,把简历基本梳理清楚了,也为英文版团队介绍奠定了基础。 2. 回顾张钹院士近些年来的发言。我应该是现场听过他对于人工智能的分析,但当时理解不深刻。现在再来看,只怪自己当时思考深度不够。经过荣美的查找,张院士最近频繁指出可解释的人工智能这样的观点,我们是不是该顺势而为? 3. 面试。为明年面试了一位同学:李俊。涉及个人隐私,不在网络上公开其简历了。我桌子上有打印版。他刚刚大四,但已经发表过学术论文了。是不是会让很多同学惭愧? 4. 下周开始准备写明年的基金申请了。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90915

本周主要精力集中到一个点:读论文。 本周大约粗读论文50篇左右,均为帕金森相关。经过梳理,得出如下结论(今后会有调整): 1. 目前帕金森病的预诊正在向着多模态融合方向发展。比如:结合语音、步态、手写等内容进行综合判断。有一篇综述描述的相对清晰,值得一读。Multimodal Assess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_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2. 从采集角度看,目前很多论文在提及辅音的采集。而且从资料上看,辅音的变化要早于原因。考虑到辅音采集的困难性,课题组暂时不考虑辅音的方案。 3. 另一种采集方案是自然语句的分析。有些论文提及让受试者读一段文章或诗歌,有些提及仅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语音。这个应该是今后的主攻方向。其难点在于如何进行前期的降噪(构音障碍会不会被当做噪声被过滤?)以及有效音频的选择(如何构建任意语音与元音间的关系?) 4. 牛津大学和Little等人现在仍在做这个方向,但主攻内容为基于智能手机的采集,且发表了很多评价方法以及自动数据筛选(我觉得说清洗也可以)的论文。我没有看作者间的关系,估计是一个团队的。毕竟little是牛津毕业的,现在仍然有合作。这个内容更加侧重于信号处理,同时实用性更强。 /*********** 插播两个观点: 1)我们采集的数据是包含多元音的,这个可以为我们后期的语句分析做准备。且陈炜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不同元音分类度的分析。这部分可以考虑作为一个分支再总结一下。预计总结结果可以发表一篇至少2区SCI,并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章内容使用。 2)再拜访一位朋友时他提及我们的研究,建议我们尽快把方法做成芯片。做成芯片暂时不必要,但可以先做成FPGA。一年级的同学有感兴趣的可以和我联系。这部分会更偏重于实战,要求信号处理基础,后期需要硬件编程。 观点插播结束 ***********/ 5. 从目前的方法上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枯燥。目前方法类研究的主力是土耳其人,但他们似乎也没有什么新意。做来做去无非是Little当年特征的各种特征选择,或者是深度学习的各种分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至少在想法上还是领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特征选择的论文中,CART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方法。这似乎说明了结构类方法的优势。也说明属性拓扑在此领域会有立足之地。 6. 从写作上看,如何作图以及如何写作是关键。大家平时要多读论文,注意别人是怎么来做的。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90907

1)属性拓扑 本周继续整理属性拓扑的思路,并考虑其与关注度模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后发现属性拓扑并非单纯的关注度模型表示,其内在权重关系将决定概念走向。举例来说,知识背景完全相同给的两个人,其背景为K1,K2,且k1=k2。此时为静态起始状态。给二人用不同的数据进行激活(此处不涉及新概念的生成),激活后的网络在原理上讲有一定有变化,但概念格对此无解,偏序图需要重新计算获得此变化,而加入关注机制的AT则可以利用三维AT进行表示。若激活数据可产生新概念,则将对AT中权值调整。 这样的调整结果可以考虑与GNN关联。于是我简单搜索了GNN+attention,目前未搜到相关论文。也许还没有人考虑GNN与概念网络的关系吧。这个方向早晚会有人关注并成为热点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我探讨。 和荣美讨论了利用因果不对称思想进行下一步的现象阐述,希望尽快有结果。 2)语音识别 本周和赵老师碰了一次,将任务缩减到仅做预处理部分。 对预处理部分进行了部分代码实现,尝试了譜减法(张亚娟程序),维纳滤波法(张亚娟程序),LSM代码(网上),ICA(网上)等方法。针对麦克风这列情况,觉得ICA可能效果会好一些。因为很容易实现正定的结构。再与赵老师沟通时,他那边开始考虑开发板,因此暂时又放下了。 3)摇荡预测 和晓晴碰了两次,觉得目前看非常有希望做出特色成果。现在缺少的是写论文了。 4)论文 IJAR论文答复信终于投出了,目前编辑部已经开始二审,希望能有好结果。 5)专利 针对远程脉诊专利进行了答复,也递交给了代理,看下一步审查员的处理方法吧。 喷壶专利开始由张亚娟修改。对于这个三年前的想法,希望还来得及。 增量式图像理解专利交给荣美来写了。 6)帕金森 让荣美下载了三大出版商的论文,目前开始进行按国别整理。 与孙浩碰了一下想法,目前两种新方法还是可以保证的。 PS:一年级的同学要多和我沟通,我周报中提及比较少的同学要考虑是不是落后了。 ...
Read More

张涛周报20190901

从北京回来后,各种状态逐渐恢复中。同时刚刚开学,各种头绪比较混乱,进展不大。简单梳理: 1. 属性拓扑 1)继续推导新框架下属性拓扑的描述问题。期间遇到与GAN的相似性以及f,g两个函数如何同时训练的问题,和蒋培培做了一次沟通,仍有疑问。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 2)IJAR论文回复信与荣美沟通了几次,目前已经定稿。下周投出。 3)学习关注度模型,还是挺有意思的。下一步会继续深入,主要考虑如何为我们所用。 摇荡预测 1)与郑晓晴做了一个沟通,规划了至少三篇论文的主题。这些主题也可作为晓晴大论文的框架了。 2) 和赵老师沟通了该部分,目前数据采集是难点。赵老师对此也没有更多办法。晓晴尽快把惯导还给赵老师。 语音分析 1) 和赵老师做了总结性汇报,暂时撤出该领域,集中精力做我们自己的事。但降噪部分我们仍要进行关注,这部分今后会有作为。 帕金森 1) 读了几篇论文,但思路又被打断。下周继续整理。 2) 和孙浩整理了HOG变为形式背景的方法,期待结果与论文。目前看至少一篇SCI还是有保证的。 FPGA 新的任务又来了,去了趟石家庄沟通,估计九月会有一段时间要忙于这个。 专利 脉诊仪的专利和审查员进行了沟通,蒋培培去写答复说明了。 ...
Read More